电话:020-38674898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职场新闻

为什么说跳槽加薪低于30%,等于在“降薪”?

来源:牛聘网 时间:2018-03-28 作者:牛聘网 浏览量:


正值“金三银四”招聘旺季,也不乏职场跳槽风波。

降薪进名企,值得吗?

昨天,跟久违的同学晓雅讨论了一个关于职场跳槽的问题。

晓雅说:“最近有一个行业No.1的大公司的机会,我非常想尝试,但代价是薪水几乎没有增加,因为对方把我的职位降了一级。我到底要不要把握这个机会?”

因为好久没见,不知道她已经在4年的时间内升任到了总监的职位。当然,这一些title的背后也是通过频繁的跳槽换来的。

“要不要跳槽到大公司”,这个问题没什么讨论价值,有机会当然要试试;但如果把问题改一下:“要不要降薪跳槽到大公司”,这个问题就值得讨论了。

可能阿雅会说:我不是降薪,只是没有加薪而已。

那小编可能认为:跳槽没有30%以上的加薪,等于降薪。

为什么你成了“次品劳动力”

我记得在我大学的时候,有几个大学生在做课题研究时发现,本大学的自行车被盗率约为5%,这几个学生颇有经营头脑,发起了“校园保险项目”,自行车被盗险,保费为15%,按道理,这10%的差额就是利润。

但这个项目最终以亏损告终,因为前来投保要么是“马大哈”,要么本身就是骗保的,这些人自行车被盗比例远远超过5%,而那些安全意识强的学生才不会花这个冤枉钱吧。

投保者对保险条款和自己的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,而“保险公司”却对投保者一无所知,不骗你骗谁呢?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“信息不对称”,这个领域被称为“信息经济学”,它研究的目的就是“怎么让信息更低成本的流动”“怎么防止被骗”“如何让人讲真话,如何让人信守承诺”,等等。

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就是一个典型的“信息不对称”的交易。

有一位HR告诉我,她在第一年做HR招人的时候,研究了大量招聘话术,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,但到了第二年,这位HR就只看学历、工作背景这些硬指标了。

而且,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应聘技巧的年代,在对方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,想要靠几十分钟的对话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,还不如看星座。

按照“信息经济学”的说法,你的学历、工作时间属于“公有信息”,你的专业能力、个人品质,属于“私有信息”。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,用人单位最好的办法,就是只相信“公有信息”,而对“私有信息”打折。

在招聘中,大公司知名度高,“工作经验”属于保值升值的“公有信息”,一般从大公司向小公司跳槽,都会在这一项上提升20%的薪水。

相反,不知名的小公司的“工作经验”就是“私有信息”,往大公司跳,用人方就要打折。

再来说一说,为什么加薪幅度低于30%的跳槽等于降薪呢?这也跟信息不对称有关。

有经济学家建立过一个“次品劳动力”的模型。原理是这样的:一家公司,能力最强的人最容易跳槽,能力最差的人最容易被辞退,但跳槽和辞退是无法分辨的“私有信息”。

所以,履历表上的任何职业变动,特别是在一家公司呆不满两年,都要被奉行“有罪假定”的HR们怀疑是“次品劳动力”。

也就是说,你的这一次跳槽,会导致你在下一次跳槽时价值下降,那么,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一次跳槽时,预先把薪水提上去。再加上跳槽面临的风险,达不到30%涨幅的跳槽,都是降薪要谨慎。

这两个因素叠加,使得从小公司跳到知名公司的薪水常常是“名义持平、实际下降”。

那么,这种跳槽到底值不值得呢?我们还是要从“信息经济学”中寻找答案。

信息有公信力,是一笔看不见的财富

用“降薪进入名企”的方式把“私有信息公有化”,就算你一年后能把薪水调到正常水平,成本也很高。其实在信息时代,总有一些更经济的办法,比如:

“利用行业有影响力的交流机会,进入行业内人士的圈子,发出自己的观点,利用网上专业论坛、有影响力的平台,发表自己的文章

利用有影响力的行业平台,帮助别人解决问题,参加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评比……”

有人说,这不就是“混圈子”吗?不一样的,“混圈子”只能给你一张“门票”,无法证明你的能力。上面的方法都要求你去解决问题和发表观点,其核心都是把“自己的能力”转化成高知名度的“公有信息”。

政治学说:谁垄断了信息的阐释权,谁就掌握了权力;经济学说:你能让信息有公信力,你就控制了一笔看不见的财富。

如果说信息就是财富,那么得到的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利益,就像利用各种面试技巧,取得面试官的信任;

一种是让自己的能力“公有!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C 2016-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晟安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2389号-3

地址:广州天河 EMAIL:603348895@qq.com

用微信扫一扫